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545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211篇
基础理论   216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测定水质总硬度最常用的是EDTA 滴定法,该法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锰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了锰对EDTA滴定法的影响,对比了两种掩蔽剂对不同浓度锰的掩蔽效果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为EDTA滴定法测定高锰水体总硬度过程中不同掩蔽剂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前测定苦味酸的国标方法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GB/T 5750.8—2006)中的衍生物-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发现水样pH值和基质效应会影响苦味酸测定。当pH值为8~12时,生成的氯化苦响应强度变化不大;在pH约为13时,响应强度最大。水质中除腐殖酸、硝基甲烷及2,4,6-三硝基甲苯会影响苦味酸测定外,硝基酚类和甲基酚类同样起到正干扰作用,因此,国标方法不能全面和准确地测定水中的苦味酸含量。  相似文献   
63.
研究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用行为对完善我国化肥减量与有机肥增施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异质性对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异质性对果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采用的影响存在差异.用果农与亲友邻里的交流程度表征的横向社会网络对果农"有机肥+配方肥"模式的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果农与肥料零售商的交流程度和是否加入合作社表征的前向和斜向社会网络对果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的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果农与苹果收购商是否签订销售合同表征的后向社会网络对果农"有机肥+配方肥"及"自然生草+绿肥"模式的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对果农"果-沼-畜"模式的采用影响不显著.因此,提出发展合同生产模式、促进果农间互助合作、促进果农与有机肥零售商交流,通过新媒体等信息渠道提高果农有机肥认知,进而促进果农有机肥替代技术模式采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A long‐standing “Digital Divide”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preferred way of data access by the hydrology community and the common way of data archival by earth science data centers. Typically, in hydrology, earth surface features are expressed as discrete spatial objects (e.g., watersheds), and time‐varying data are contained in associated time series. Data in earth science archives, although stored as discrete values (of satellite swath pixels or geographical grids), represent continuous spatial fields, one file per time step. This Divide has been an obstacle, specifically, between the 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Hydrologic Science, Inc. and NASA earth science data systems. In essence, the way data are archived is conceptually orthogonal to the desired method of access. Our recent work has shown an optimal method of bridging the Divide, by enabling operational access to long‐time series (e.g., 36 years of hourly data) of selected NASA datasets. These time series, which we have termed “data rods,” are pre‐generated or generated on‐the‐fly. This optimal solution was arrived at after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of various approaches, including one based on “data curtains.” The on‐the‐fly generation of data rods uses “data cubes,” NASA Giovanni, and parallel processing. The optimal reorganization of NASA earth science data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ccess to and use of the data for the hydrology user community.  相似文献   
65.
依据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连续3年对杭州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PCDD/Fs)采样分析结果得知,杭州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毒性当量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13~0.55 pg TEQ/m3,均值为0.34 pg TEQ/m3。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浓度季节变化不显著,夏季略低于冬季;城区范围内不同功能区之间二英浓度差别不显著;连续3年监测结果未显现二英年度变化趋势。沙尘暴天气环境空气中二英浓度显著增高,日常天气和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天气环境空气中二英形态分布存在明显区别,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八氯代二苯并-对-二英(OCDD)占总质量浓度比例显著提高。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24个监测结果聚类分析发现,杭州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的同类物分布具有明显的“源”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6.
研究石漠化治理区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将有助于深入分析和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驱动力及资源环境效应。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石漠化治理区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2005~2012年,研究区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由2 824.23 hm2减少到2 777.60 hm2,减少了46.63 hm2,占2005年石漠化面积的1.65%;石漠化程度呈现从重变轻的趋势,无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增加12.68%和3.08%,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分别减少5.11%、2.07%和5.24%。其中,稳定型石漠化区域面积最大,占喀斯特面积的95.40%;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为1.15%,土地利用较为稳定。恢复型石漠化区域面积占喀斯特面积的3.95%;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为40.64%,土地利用变化剧烈。退化型石漠化区域面积最小,仅占喀斯特面积的0.65%;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为22.21%,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2)土地利用变化以园地减少为主要特征,其变化主要由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劳动力比重变化、本地务工收入变化和外出务工收入变化等4个因子驱动产生。其中,园地变化与本地务工收入变化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691;与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指数、劳动力比重变化指数和外出务工收入变化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472、-9.735和-0.443。劳动力比重变化指数是引起园地发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3)国家因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而施行退耕还林(草)政策和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农户因脱贫致富需要而提高文化素质和调整从业行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石漠化治理区的劳动力转移和产业转型,进而共同驱动了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67.
2015年11月1—4日,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颗粒物浓度急剧升高。污染发生时,监测仪器均布设在哈尔滨市区上风向30 km处(哈尔滨市双城区)并开展了连续96 h的监测分析。综合利用气象观测资料,3D可视激光雷达监测资料及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灰霾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和污染边界层特征,根据哈尔滨市双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来源解析,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条件研究了秸秆焚烧对灰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霾天气持续期间,夜间生物质燃烧源成为该地区颗粒物的第二大源;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地面长时间静风,污染边界层降低等原因,致使本地污染物累积、不易扩散,加剧了本次污染。  相似文献   
68.
周健  董锐  董悦  付澎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4674-4680
将壳聚糖、阳离子淀粉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三元接枝共聚,制备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与凹凸棒土进行优化复配,对油漆废水进行了絮凝实验,得出了当pH=12,沉降时间为20 min,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0.2 g,三元接枝共聚物∶凹凸棒土=1∶10时,该复合絮凝剂对油漆去除率最佳能够达到89.3%,并且絮凝效果好,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  相似文献   
69.
A biofilm membrane bioreactor (BF-MBR) and a conven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ere parallelly operated for treating digested piggery wastewater. The removal performance of COD, TN, NH4 +-N, TP as well as antibiotics were simultaneously studied when the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was gradually shortened from 9 d to 1 d and when the ratio of influent COD to TN was chang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quality in both reactors was poor and unstable at an influent COD/TN ratio of 1.0±0.2. The effluent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the influent COD/TN ratio was increased to 2.3±0.5. The averaged removal rates of COD, NH4 +-N, TN and TP were 92.1%, 97.1%, 35.6% and 54.2%, respectively, in the BF-MBR,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91.7%, 90.9%, 17.4% and 31.9% in the MBR. Analysis of 11 typical veterinary antibiotics (from the tetracycline, sulfonamide, quinolone, and macrolide families) revealed that the BF-MBR removed more antibiotics than the MBR. Although the antibiotics removal decreased with a shortened HRT, high antibiotics removals of 86.8%, 80.2% and 45.3% were observed in the BF-MBR at HRTof 5–4 d, 3–2 d and 1 d,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were only 83.8%, 57.0% and 25.5% in the MBR. Moreover, the BF-MBR showed a 15% higher reten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and consumed 40% less alkalinity than the MBR. Results above suggest that the BF-MBR was more suitable for digested pigg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70.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涌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随着康菲石油渤海漏油事故、江苏启东王子造纸排污和阿玛尼污染投诉等涉外污染事件报道频出,学术界对于FDI涌入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效应表现出一定担忧。现有文献多聚焦于整体层面的FDI环境效应检验,而对其区域差异及原因产生机制的系统探究并不多见。为此,本文从理论判断和命题推演出发,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改进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构建普通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FDI流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污染光环"假说在中国基本成立,即FDI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环境质量,但不同地区FDI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其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地区FDI具有显著的"污染光环"效应,且前者强于后者,而沿边地区FDI具有不明显的"污染天堂"效应。在此基础上,构造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系统考察了FDI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的4种主要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效应。门槛回归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经济发展、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FDI的"污染光环"效应越明显,而适度的环境规制才更有利于FDI环境技术溢出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全方位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如既往地积极引进并监督FDI;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认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采取差异化的引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